云南電腦|昆明電腦|電腦批發(fā)|it行業(yè)聯(lián)盟|云南CPU行情|昆明AMD處理器
前言

游戲的流暢度有兩個定義指標(biāo):一個是平均幀數(shù),一個是Low幀。前者決定了游戲整體的流暢度,后者決定了游戲的下限流暢度,如果兩者皆處于高位則游戲流暢,部分專業(yè)玩家甚至?xí)档头直媛蕘碜非蟾叩膸瑪?shù)以及Low幀。要達(dá)成這個目標(biāo),除了高端顯卡還需要強勁的游戲處理器,而說到游戲處理器就不得不提銳龍9 9950X3D處理器,其憑借全新的Zen 5架構(gòu)+3D V-Cache獲得了廣大玩家的認(rèn)可,成為了目前游戲處理器的天花板型號。我們今天就來測試一下這顆處理器在游戲里的平均幀和Low幀表現(xiàn),為了讓測試更有趣,我們也找來了英特爾的旗艦處理器Ultra 9 285K進(jìn)行對比,看看誰能在Low幀與千幀的雙重考驗里笑到最后。
規(guī)格介紹

先來看兩顆處理的規(guī)格,銳龍9 9950X3D基于Zen 5架構(gòu)雙CCD設(shè)計,擁有16核32線程,基礎(chǔ)頻率4.3GHz、最大加速頻率5.7GHz,采用第二代3DV-Cache技術(shù),使得三級緩存達(dá)到了驚人的128MB。簡單來說,銳龍9 9950X3D集9950X的多核性能和9800X3D的超大緩存于一身,兼顧多核性能和游戲性能。
英特爾的Ultra 9 285K基于Arrow Lake架構(gòu),延續(xù)了大小核的設(shè)計理念,擁有8個大核16個小核,因為不支持超線程,所以是24核24線程。英特爾這代處理器采用了模塊化設(shè)計,將計算模塊、I/O模塊、SOC模塊完全分離封裝,好處是發(fā)熱和功耗得到了更好的控制,較14代酷睿有了顯著改善,壞處是核內(nèi)延遲較高,游戲性能有些不盡如人意。

測試平臺方面,為了發(fā)揮兩顆處理器的最大性能,均使用RTX 5080顯卡測試。AMD這邊因為對高頻內(nèi)存頻率不敏感,功耗和發(fā)熱量都不高,所以用了DDR5 6000 CL30的內(nèi)存以及定位較為主流的B650E冰雕主板和瓦爾基里A360水冷。英特爾這邊普遍對高頻內(nèi)存較為敏感,功耗水平相對也較高,所以配了DDR5-6800的內(nèi)存和Z890電競冰雕主板以及龍神3 360水冷。
游戲性能測試

我們選擇了3款單機游戲、3款電競游戲來進(jìn)行測試,銳龍9 9950X3D在6款游戲中的幀數(shù)均領(lǐng)先于Ultra 9 285K,其中單機部分平均領(lǐng)先了17%左右,電競部分平均領(lǐng)先了58%,可以說是個非常夸張的成績差異。銳龍9 9950X3D在電競游戲上的強勢性能,可以說迭代式的領(lǐng)先于Ultra 9 285K,讓人感覺這兩顆處理器似乎不像同一個時代的產(chǎn)品。

我們通過更詳細(xì)的數(shù)據(jù)對比了兩顆處理器在PUBG中的表現(xiàn),銳龍9 9950X3D的CPU負(fù)載更低,GPU負(fù)載更高,而Ultra9 285K剛好相反,CPU的負(fù)載更高,GPU負(fù)載更低。這并不是我們作弊,而是電競游戲通常需要依賴處理器調(diào)度、處理數(shù)據(jù),再由GPU接手進(jìn)行渲染,CPU瓶頸的表現(xiàn)就是GPU在等CPU干活,所以GPU的負(fù)載提不上來,所以幀數(shù)就會低。至于說,為什么Ultra 9 285K的CPU負(fù)載高GPU還是沒在干活?這個問題就比較復(fù)雜了。我們只能猜測,一方面是285K的大小核架構(gòu),導(dǎo)致游戲負(fù)載沒有在正確的核心里,另一方面是模塊化設(shè)置導(dǎo)致核內(nèi)延遲提高,CPU雖然在干活,但不同核心的數(shù)據(jù)交互非常沒有效率,跟不上GPU的速度,導(dǎo)致GPU不能積極干活。與之相反的是銳龍9 9950X3D的GPU負(fù)載均值有52%,幾乎是Ultra 9 285K的2倍還多,但CPU負(fù)載只有18%,全大核的設(shè)計讓CPU的運行效率更高。

還有一個比較有趣的數(shù)據(jù)是幀生成時間,銳龍9 9950X3D的幀生成時間99%以上都低于2ms,可以說是極其流暢的水平。
千幀挑戰(zhàn)

即使電競游戲擁有著較為簡單的畫面,但千幀依然是個難度不低的挑戰(zhàn)。從我們剛才測試的CS2成績來看,銳龍9 9950X3D的平均幀在694幀,酷睿Ultra 285K的平均幀在577幀,仔細(xì)觀察完整的測試過程,可以看到后半段俯視視角的場景,9950X3D的峰值幀數(shù)達(dá)到了1083幀,約等于每毫秒就能輸出1幀畫面,可以說是逆天級的流暢度,而相同場景下285K的峰值幀數(shù)僅有879幀,未能突破千幀關(guān)卡。

絕地求生的畫面精細(xì)度和復(fù)雜程度都比CS2高不少,要達(dá)成千幀成就的難度也要高出不少。在三極致畫質(zhì)下,銳龍9 9950X3D平均幀在362幀,Ultra 9 285K平均幀在197幀,前者幀數(shù)峰值大約在700幀左右,后者幀數(shù)峰值在500幀左右,距離千幀的目標(biāo)仍有差距。所以我們將畫質(zhì)降低了一檔,超高改高,終于在跳飛機這個環(huán)節(jié)測到了1000+幀的幀數(shù),而Ultra 9 285K在相同畫面下的幀數(shù)是600+幀,如果285K要達(dá)成千幀,估計畫質(zhì)至少還要降一檔。

LOL是目前測下來唯一可以以最高畫質(zhì)跑出千幀的游戲,不過英雄打起來幀數(shù)也達(dá)不到千幀,只有在基地位置可以測出千幀的極致流暢度,但Ultra 9 285K的幀數(shù)依然是低一檔,只有700+幀,想要達(dá)成千幀至少要降一檔畫質(zhì)。
總結(jié)

從我們的測試可以看出,銳龍9 9950X3D展現(xiàn)了極其強大的游戲性能,不僅在平均幀和Low幀表現(xiàn)上碾壓酷睿Ultra9 285K,更是在極限幀數(shù)的比拼中,突破了1000幀以上的峰值幀數(shù),給玩家?guī)順O致的流暢度,同時也體現(xiàn)了在電競游戲中處理器的重要度絲毫不亞于顯卡。銳龍9 9950X3D加持了先進(jìn)的Zen 5架構(gòu)和3D V-CACH的超大緩存,為電競游戲提供高效的運算速度,讓顯卡能更有效率的渲染游戲畫面,進(jìn)而給玩家輸出絲滑、流暢的游戲畫面。

綜合來說,銳龍9 9950X3D適合對游戲畫面有著極致流暢度需求的骨灰級游戲玩家,雖然它的售價在5499元左右,并不便宜,但對于骨灰級游戲玩家來說,X3D系列處理器依然是剛需產(chǎn)品。
AMD處理器CPU云南總代理 | 散片 | 原盒 |
AMD 速龍X4 950 3.5G 4核處理器 | 145 | |
AMD 速龍 220GE 3.4G 雙核 4線程(支持集顯) | 270 | |
AMD 速龍 240GE 3.5G 雙核 4線程(支持集顯) | 290 | |
AMD 速龍 300GE 3.4G 雙核 4線程 (支持集顯) | 170 | |
AMD 速龍 320GE 3.5G 雙核 4線程(支持集顯) | 299 | |
AMD 銳龍A6-8500E 3.7GHZ 雙核四線程 | 110 | |
AMD APU A6 9500E 3.0G 雙核 4線程(支持集顯) | 129 | |
AMD APU A8 9600 3.1G 4核 4線程(支持集顯) | 180 | |
AMD APU A12 8800 3.7G 4核 4線程(支持集顯) | 299 | |
AMD APU A12 9800 3.1G 4核 4線程(支持集顯) | 355 | |
AMD 速龍 3000G 3.5G 雙核 4線程(支持集顯) | 220 | 330 |
AMD 速龍 3125GE 3.4G 雙核 4線程(支持集顯) | 280 | |
AMD 銳龍R3-3200G 3.3G 四核四線程AM4 | 295 | |
AMD 銳龍 R3 1300X 3.5G 4核 4線程 | 225 | |
AMD 銳龍R7-2700X 3.2G 八核十六線程 AM4 | 630 | |
AMD 銳龍R9 3900XT 3.8G 十二核心二十四線程 | 1799 | |
AMD 銳龍 R9 3950X 3.5G 16核 32線程 | 2260 | |
AMD 銳龍R5-3400G 3.7GHz 四核心八線程 | 355 | |
AMD 銳龍R5 PRO-4650G 3.7GHz 6核心12線程 | 590 | |
AMD 銳龍R5 PRO 4655G 3.7GHz 六核心十二線程 | 645 | |
AMD 銳龍 R7 4750GE 3.1G 8核 16線程(支持集顯) | 780 | |
AMD 銳龍 R5 5600GT 3.6G 6核 12線程 新品 | 720 | 775 |
AMD 銳龍 R7 5700G 3.8GHz 8核 16線程(核顯R7) | 825 | 875 |
AMD 銳龍 R5 4500 3.6G 6核12線程 | 355 | 375 |
AMD 銳龍 R5 5500 3.6G 6核 12線程 | 405 | 425 |
AMD 銳龍R5-5600 3.5GHz6核12線程AM4 | 575 | |
AMD 銳龍R5-5600G 3.9GHz 六核心十二線程CUP | 690 | |
AMD 銳龍 R5 5600X 3.7G 6核 12線程 | 575 | |
AMD 銳龍 R7 5700X 3.4G 8核 16線程 | 720 | 775 |
AMD 銳龍 R7 5800 3.4G 8核 16線程 | 1255 | |
AMD 銳龍 R7 5800X 3.8G 8核 16線程 | 1310 | |
AMD 銳龍 R9 5900 3.0G 12核 24線程 | 1585 | |
AMD 銳龍R9-5900X 3.4GHz 12核心24線程AM4 | 1620 | |
AMD 銳龍 R9 5950X 3.4G 16核 32線程 | 2820 | |
AMD 銳龍R5 7400F 3.7G 6核心十二線程 | 775 | |
AMD 銳龍 R5 7500F 3.7G 6核 12線程 | 885 | 935 |
AMD 銳龍 R5 7600 3.8G 6核 12線程(支持集顯) | 1099 | 1210 |
AMD 銳龍 R5 7600X 4.7G 6核 12線程(支持集顯) | 1165 | 1175 |
AMD 銳龍 R7 7700 3.8G 8核 16線程(支持集顯) | 1205 | |
AMD 銳龍 R7 7700X 4.5G 8核 16線程(支持集顯) | 1599 | |
AMD 銳龍 R7 7800X3D 4.2G 8核 16線程(支持集顯) | 2255 | 2799 |
AMD 銳龍 R9 7900X 4.7G 12核 24線程(支持集顯) | 2330 | 2460 |
AMD 銳龍R9-7950X 4.5GHz 十六核三十二線程AM5 | 3250 | |
AMD 銳龍 R9 7950X3D 4.2G 16核 32線程(支持集顯) | 4280 | |
AMD 銳龍R5-8400F 4.20GHz 6核心12線程CUP | 590 | |
AMD 銳龍 R5 8500G 3.5G 6核 12線程 | 885 | 1150 |
AMD 銳龍 R5 8600G 4.3G 6核 12線程 | 1130 | 1135 |
AMD 銳龍 R7 8700G 4.2G 8核 16線程 | 1690 | 1740 |
AMD R5-9600X 4.7GHz 6核12線 38M | 1335 | 1465 |
AMD R7-9700X 4.5GHz 8核 16線40M | 1835 | 1970 |
AMD 銳龍 R7-9800X3D 5.2GHZ 八核十六線程 | 3265 | 3990 |
AMD 銳龍R9-9900X3D 4.4GHZ 十二核心二十四線程 | 3885 | 4220 |
AMD R9 9900X 4. 4GHz 12核 24線 76M | 2555 | 2850 |
AMD R9-9950X 4.3GHz 16核 32線 80M | 3565 | 4090 |
AMD R9-9950X3D 4.3GHz 16核 32線程 | 4785 | 5100 |
AMD 線程撕裂者 1900X 3.8G 8核 16線程 | 225 | |
AMD 線程撕裂者 2920X 3.5G 12核 24線程 | 725 | |
AMD 線程撕裂者 2970WX 3.0G 24核 48線程 | 4200 | |
AMD 線程撕裂者 3960X 3.8G 24核 48線程 | 電詢 | |
AMD 線程撕裂者 3965WX 3.0G 64核 128線程 | 19999 | |
AMD 線程撕裂者 3975WX 3.0G 64核 128線程 | 29999 | |
AMD 線程撕裂者 3985WX 3.0G 64核 128線程 | 57999 | |
AMD 線程撕裂者 3995WX 3.0G 64核 128線程 | 78999 | |
AMD 霄龍 7302 3.0G 16核 32線程 | 8999 | |
AMD 霄龍 7601 2.2G 32核64線程 | 9500 | |